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近期中央下发的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文件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中央精神又一次强调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党建引领在很多方面要求更加具体,比如,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制度,村居委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基层议事协商方面,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后按照程序决定……更为具体,很多方面都有了中央层面的制度化的规定。

大家都知道,党建引领无论从政治意义,从各个方面来讲,已经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并以更具体的制度形式明确下来。

以往重视党建,重视的是政治站位。而当下,现代化治理语境之中再谈党建引领的要求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往的党建引领只要有政治表态、制度安排就可以了,现在的党建引领不光是制度安排,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有更深内涵。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有四个方面的努力方向:

 

第一、党,从符号变成意义

 

基层党建工作中,党徽要展示在方方面面,党的形象要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连党群中心的咖啡馆的拉花都有党徽。

党建引领的目标要体现出意义,不仅是让党有形式意义上的广泛存在,更有凝聚我党信仰、使命、职责等内在的精神堡垒的意义存在。

 

第二、党组织,从金字塔的顶点变成社区关系的连接点。

 

基层党组织要实现引领,必须有社会化的安排,从行政管理的顶端、资源的顶端变成社区关系的连接点。

 

第三、党的干部,要从行政化的末梢变成社会动员的起点。

 

党的干部不仅仅要承接上面任务,贯彻到基层,更重要的能够动员群众,发动群众。

 

最后、党员,要从政治人变成社会人。

 

党员是庄严的政治身份,所有的行动、作为、制度、参与等都是围绕政治层面安排的,事实上,在基层社会治理参与之中,党员带头更需强化社会化的符号。

社会化符号是什么?是来自于群众,并深度融合、融入社区事务,也可以是公益和志愿的精神。

党员带头,以往更多是政治意义和要求,而对于社区治理而言,更需要强化的是社会角色,是协商能力、专业服务等社会化的能力,是能人达人,是热心人,是志愿者,是社区里认识更多邻居的人。

 

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当下有个焦点问题——党建引领何以有效?

 

到底怎么样才能有效引领,而不是形式意义上,制度很完善,治理体系很完善,但是就是摆脱不了“行政有效,治理无效”!

到了最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到底有没有效非常重要,行政化的东西,上面的任务,上情下达,到了基层,退无可退,不再只是一个中介,而是要最终落地的,基层有效才是真的有效。

而如何使党建引领更加有效,我有几个观点。

 

第一、从组织运营上,基层党组织志愿组织化。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不强调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而是从工作可以取得实效的角度认为,越是基层的党组织,越应该像志愿组织一样运作,这样最有效。

基层党小组,比如楼组党小组,楼宇联合党小组,社会组织的党小组,从更好的运营上看,最像什么,就是志愿者组织。

基层党组织的运营志愿组织化,并不是淡化了政治的符号和意义,而是指运营,要像志愿者组织那样运营,大家都是志愿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志愿者有激励机制,有志愿者项目,组织群众志愿服务群众,充分体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这种情况下,更易得到居民的拥戴和支持。

 

第二、从服务上看,从活动变成项目,再做出品牌。

 

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不断拓展,从服务党员、党务,变得直接向群众提供更多的直接服务,就像微心愿等。

一个总体感觉,就是这类的社会化的活动,基层党组织并不擅长,不知道如何可以将好事做好,要么“你妈觉得你冷”,服务没有什么品质,要么做得很low,要么不会宣传,好的服务却没几个人来。

服务这个事,是基层党组织的陌生领域,做做个人的思想工作,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还比较擅长,但一谈到服务项目、服务体验、创新宣传等等,就不懂了。

因此,服务的项目化、产品化,从活动变成项目,再变成品牌。这都是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

党组织的服务要有品牌意识,并不是做一次,可以经常性地做,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这方面要向社会组织学习,比如为老服务在不断地在迭代,从最简单的陪老人聊天到生命图书馆,再到“交换青春”项目,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为老服务的东西越来越迭代,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创新。

服务的项目化,服务的品牌化,服务的创新性,肯定会成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讨论的东西了,因为你要做社会服务,就得有这样的领悟。

 

第三、从载体运营上,要有融合思维、创新思路

 

党建引领越来越实,以往都是“软引领”,靠组织体系,靠一些项目,靠一些活动,靠一些服务,现在有了硬载体,比如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多颜值高、规模也不小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综合性的社区服务阵地,并且有了不同层级,进了楼宇、园区,这些都是新载体。

在上海,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要融合,三个机构都在融合。

这些载体,资源非常丰富,但如何运营?

党群服务中心如果只做党务,是很专业的服务,还容易些,一做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就复杂多了,但本质上就是公共空间运营的事儿。

所以,以前公共空间运营踩过的坑就不要踩了,比如全部都是购买服务,成本特别高;所有活动都是中心组织,居民就被动参与,没有活力;全部都是公益服务,服务品质不高,到最后都是老年人来,这些都是运营的坑。

党组织去做这种综合性为民服务空间,有政治资源,有智力、财力等各类资源,又有引领的制度安排,这些都使这些中心成为“衔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再做不好,会受到更多的质疑。

这些空间的运营必须有融合思维、有创新思路,要探索标准化的体验和社会化的项目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应该有更大力度,比如说探索怎么样收费,怎么样激励居民愿意这里面共享技能、共享物品,怎么样众筹项目,怎么样让社区基金和社区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这方面要有更多的探索。

以往是政府相关部门、第三方在探索,现在基层党组织要探索了,这是一件大事。做好了是民心工程,做不好又是挂牌工程。

要向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邻里中心学习,他们的服务项目都是收费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详细的收费海报。

收费并不是问题,关键是服务品质和服务体验。既然是一个空间,为老百姓服务,你的服务项目、品质、体验都要经得起考验,因为有那么多的资源给你,如果你做得不好,谈何更好的凝聚,也不会有更好的引领。

 

最后、党建引领要充分体现在社区整体发展上,要有构建叙事、倡导叙事、影响叙事的能力。

 

社区发展有很多视角,社区营造、社区需求导向、社区问题解决等等,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其实很超脱,不会受具体部门所累。

比如,我是体育部门推动一件事情,肯定站在体育的角度去想。我是民政部门,必须倾向于服务弱势群体。

而社区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党组织推动整体性发展,站的应是比较宽的或者高的点,重要的目标是将党的宏大叙事化成社区叙事,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社区叙事,比如说共享社区、社区花园、万家志愿行动等,坚持由党主导叙事,形成影响,形成共同体意识。

因为,党可以超脱,党有更加包容的使命,再加上引领叙事的能力,从社区营造或者社区整体性发展方面,就构建起了整体发展的动能,从而产生很强的引领力。

总体来讲,党建要实现有效引领,尤其是在基层,要继承群众性工作的优势,更要吸取社会化的经验,摸索出党建引领的创新模式。

党建引领得好了,基层社会治理必然会好!

 

话题:



0

推荐

闫加伟

闫加伟

8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社邻家创始人,社区治理躬身入局者,19年公务员生涯,曾任上海某区文化局长;1年央企上海公司董事长;3年社会企业创业,善用跨界思维观察社会创新。长期从事自组织、志愿服务、公共文化、社会创新事业,指导数百家公益组织的成长发展。著有《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磨合的空间——政府市场社会融合发展模式》、《社区治理方法论——社会创新者说》;主编《社区治理方法论——88个案例告诉你》,参与主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精选案例汇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