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解读几天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必将成为未来几年社区治理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有必要进行一下解读。

应该说,这个文件就是贯彻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脉相承之后的细化、深化和持续推动。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面提到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内容,在这一次的意见中更为细化: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于意见,有三个方面的感受:

一、更强的引领是什么?就是党建引领

意见加大了“党建引领”的要求,党建引领变得更加重要、更务实、更全面、更深入。

比如,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

比如,党建引领议事协商,提出了谁来确立议题?——由县级党委和政府确立协商重点;谁来主导——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主导开展议事协商。

比如,为群众提供服务上,提得非常实,“由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最最核心的服务阵地,并要求“围绕党建服务中心构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的设施布局”。

二、更多的资源,基层社会治理的资源更加丰富

各级政府资源向基层倾斜,党政机构的设置、编制等等要统筹,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如成都、郑州等地探索的社区治理委员会),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的执法权,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

今后基层可调动的体制内资源必须会越来越多,同时,整合社区单位(党组织)资源的能力也会大大提升,因为这是意见中最核心要构建的制度安排。

此外,也更重视各类支持资源的整合,如意见中写到“加快基层治理研究基地和智库建设”,基地和智库在实践中提炼的经验、方法、工具,会使基层社会治理更为科学化,给予基层更多的智力支持。

三、更好的工具,对社区治理的赋能会更强

“科技支撑”如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意见中描述得非常详尽,“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有专门的章节,并有三整段内容:做好规划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等等,很具体。

里面的“互联网+基层治理”、人工智能、场景化营造等,都会给社区治理带来更为丰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

 

《意见》的方向非常清晰,虽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但是内容很具体,有很强的指导性。

方向清晰,并不意味着行路易,事实上,路途崎岖!

“崎岖”并不是说没有信心,道路是曲折的,一定要爬坡过坎,很多的“坡”和“坎”,需要边行进边解决:

第一、 党建无限责任,党建人才如何支撑?

有一次和一个领导聊了件事,有个部门推出一个小程序,想让楼组长去搜集居民数据并在线填报。这时候有人质疑,楼组长是志愿者,又不是行政体系内的,没有义务填报。这时候另外一个人说,可不可以让党小组长填?大家一下子没话了,党小组长就有责任了,入党宣过誓的,一切行动听指挥。

党组织是引领者,面对治理难题,退无可退,责无旁贷,并是最终的负责者,于是,治理责任变成了无限责任。

一句话,不好做的事,都给党组织牵头吧!整合不了的资源,党组织去整合吧!

后果呢?

党建引领能力(组织力)体现出来就是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而这个人的水平是不是这个社区治理水平的天花板?

如果他不作为,那么,基层活力很可能就会被扼杀。

另外一个情况是,他太能干了,是不是就成为了“能力依赖症”?

就依赖他,除了他,别人都做不好。

因此,关键是,一流的党建人才从哪里来?如何培养这么多的人才?如何确保不断输出一流的党建人才?这里面有太多的坡和坎是要过的。

第二、政府治理整合出的服务资源,如何保证标准化体验?

政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并推出“智能化”手段,推出“一窗办理”、只跑一趟、马上就办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办事更高效、老百姓体验更好。

这里面,标准化体验是个坎。

意见提到了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但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人真正的能够体会到,你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是不是满意。

基层做标准化这一块实际上没有太多经验,做出来的东西参差不齐,大家都不情愿去做标准化,只想求个性化。

如果你还是要推动标准化,因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可预期的体验,但这在复杂治理的情形中就是一个挑战。

第三、社区治理创新汇聚的力量,如何成为真正的参与力量?

从社区治理机制来讲,在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党组织引领的方方面面,中央讲到的“让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最重要的就是共同体意识的打造,大家都知道要做共同体,但是你就是个社区单位,又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下属,他怎么样愿意参与?

他完全可以说我支持,我支持,表面上都支持,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方法不得当,他就不可能有共同体意识。

如果还是行政方法,路径依赖很难改。共同体意识就是一个挑战,很难破。

第四、如何激发基层活力?

大家都希望能够形成基层活力,通过社会化参与形成活力,通过自治形成活力,但这里面的问题是,在更强的引领或者几近完美的治理制度安排,日益细化的工作要求之下,事实上,对于基层自治会有更多的约束,尤其在基层,如果意见精神贯彻不好的话,就会形成很多约束。

这样的情况下,让基层出活力,让基层动起来,让自治的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等各方面都愿意参与,这里面的需要更专业的技术,遇到的挑战可能会更大。

这些东西都是坡、坎,这些问题提出来,也希望能够一起重视,继续努力攻克这些难题。这样中央的精神才能落到实处。

 

话题:



0

推荐

闫加伟

闫加伟

8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社邻家创始人,社区治理躬身入局者,19年公务员生涯,曾任上海某区文化局长;1年央企上海公司董事长;3年社会企业创业,善用跨界思维观察社会创新。长期从事自组织、志愿服务、公共文化、社会创新事业,指导数百家公益组织的成长发展。著有《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磨合的空间——政府市场社会融合发展模式》、《社区治理方法论——社会创新者说》;主编《社区治理方法论——88个案例告诉你》,参与主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精选案例汇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