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社区相关产业都表现出了治理密集型特点,如何应对?

 

近来一直在关注社区相关产业,有一个深切体会:

无论社区治理事业,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还是物业管理、地产企业,包括社区商业,都有这么一个痛点,人才需求特别迫切,这种人才就是深度运营社区的人才。

所以,今天想专题讨论一下人才。

我认为,社区相关产业都已成为治理密集型产业。在这里借鉴一下魏晨老师对于社会治理相关机构的分类:

    第一类,人力密集型。就是靠人,人多,来管理、发展。比如说物业公司就是人力密集型。

第二类,知识密集型。很多社工机构就是知识密集型,是靠具有一定素质的,比如本科以上、有社工证等等的人才来参与社区治理创新。

从事社区营造、社区设计、社区艺术的机构都是知识密集型的机构。

第三类,叫治理密集型。

什么叫治理密集型?就是需要机构、人等多方主体的互动,频繁互动,各方参与,共同协作,参与到社区之中,协调成本高,治理品质要求高。

纵观社区相关行业产业,这三种类型机构背后是三类人才。而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趋表明,当下越来越需要治理密集型人才,一些传统的人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机构也需要治理密集型人才

比如物业产业,传统上对专业人才要求不高,主要是需要的人多,人简单培训,会开门关门,修东西,把硬件管管好,和硬件搞好关系,别出问题,房子保值增值就可以了。

但现在越来越发现,事实不是这样了。物业行业也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的社区运营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做城市综合运营服务的、有上市愿望的物业企业更是如此,当下,他们在大量地招社区运营的人才(包括从公益组织挖人)。

再如,别的行业,做社区服务、社区营销、社区OTO的,传统上需要营销人才,会挣钱的人才。而当下,营销人才如果不具有社区治理、社群组织的能力素质,我觉得也很难做好工作。

只要是社区相关产业,都在向治理密集型方向转,非常迫切需要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迫切需要治理密集型人才。

这些人才,比如说像物业行业,他们通过服务,提升的是硬件的价值,物业的价值,房屋的价值。

一些营销人才,他经营一个商铺,或者销售一个产品,体现的是产品的价值。

而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是服务的价值。

一个营销人才跟你保证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一个物业人才保证对这个物业管理的标准负责,而我们的社会工作者,保证了人与人连接的基本水准。

所以,社会工作保证了治理密集型的标准化,保证了治理密集型的社区相关产业能够保持在一定水准。

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掌握了社会工作的技巧,什么小组工作、议事协商、社区社群、个案辅导……能够保证在社区运营的时候,可以提供标准化服务,而不仅仅是你有什么能力就发挥什么能力就可以了。

原生态的社区治理能力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当下社区工作者的“二八”原则被普遍认可,80%的社区工作者混日子,100%的社区摆脱不了“能人依赖症”,这充分说明,社区工作离专业社会工作下的社区工作还有距离,当然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是终于使社区相关产业有了什么价值?有了标准化的、可复制、产品化的价值。

我近来终于清楚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社会工作当然是专业的提供服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什么是专业化服务?就是能够保证服务水准,通过训练,社会工作者可以把与人打交道,和人连接做到体验感保持在一定水准,比如说60分以上的水平。

社区工作已经到了治理密集型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的治理密集型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就是社区工作者。所以,期盼着社会工作者能够为像社区商业、物业、地产公司、社区OTO等赋能。

今天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时候,一个大的职业空间已经产生,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不仅是在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益慈善领域,社区相关产业也是大家的新职业空间。

是不是大空间,我们拭目以待。

话题:



0

推荐

闫加伟

闫加伟

8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社邻家创始人,社区治理躬身入局者,19年公务员生涯,曾任上海某区文化局长;1年央企上海公司董事长;3年社会企业创业,善用跨界思维观察社会创新。长期从事自组织、志愿服务、公共文化、社会创新事业,指导数百家公益组织的成长发展。著有《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磨合的空间——政府市场社会融合发展模式》、《社区治理方法论——社会创新者说》;主编《社区治理方法论——88个案例告诉你》,参与主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精选案例汇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