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和很多社区一线社工居委会书记,街道书记、主任等等领导交流,大家有个共同的感觉,有个很痛的痛点社区缺人,尤其是缺积极行动者

参与社区活动的人比较单调,都是老年人,并且有几个特点:一是对社区有所求,来享受免费服务,来打发时间,来交朋友;二是被动接受,被动地接受服务接受活动安排,主动参与很少;三是对社区服务品质无所求,你做得好和差他们也不太关心;四是都没有什么资源对于社区,这些人的参与,充其量是凑人头除了这个意义,要让他出点复杂的力,出点资源,尤其是出钱,一收费,他们可能就逃得远远的

我们感觉到了:现在,公共空间越来越多,越越漂亮,可是来的人就这么几个!社区的人在哪里?政府,运营者角度,还是从社工角度,都感觉到社区积极行动者的缺乏,感觉到比较匮乏,比较乏力,有无力感。

今天所以就谈谈,如何找到社区积极行动者?从三个方面来聊这个事

第一,最积极的行动者,就是天生的利他主义者去看好些做得好的社区一定会有这种天生的利他主义者的身影,一眼就能看出他们身上的身质,那些志愿者骨干,那些议事会的主任,骨子里都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开放的气质,助人当成天性,使命感特别强。

这种人可以总结为看不得不好的人。看不得别人不好,这人好可怜,孤老在家没人管,半年出不了门,我要帮助他。有点像特雷萨修女样,一看他就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慈悲情怀看不得社区不好,电梯失修,物业费收得不合理,他觉得不好,就会挺身而出。看不得事不好,只要有改进空间,他们愿意出力。这是一个天然的利他主义者的做派。

当然天然的利他主义者可遇不可求。并且这些人中有爱心的人多,但有意愿参与社区治理的就少了,有行动能力,并且有领袖气质,愿意成为骨干和核心的人,那就更少。

第二个就是天然的社群动物这个就多了,可以在社区看到很多这样的人,我们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朋友,乐群达观,喜欢攒局,喜欢搞活动,我称为天然的社群动物。

有些人喜欢热闹,比如,上海郊区有很多睦邻空间,就是这些人家的客厅,他们将家里客厅收拾一下,读读报,聚聚餐,邻里关系越搞越好,上海奉贤、嘉定郊区都有这样的社区创新项目,名称为四堂间”、“客堂会”项目。这种空间天然的睦邻属性。

总结此类人为闲不住的人。空下来他觉得别扭,就喜欢做点事儿,跟人交流。针对这样的人,物质奖励可能会发挥一点作用,如发给他们志愿者补贴什么的,但对于这样的人来讲,社交需求要强于利益鼓励。很多群众文化团队,扇子舞队广场舞队等那些大妈队的头更是天然的社群活动,重于要给他利益激励。

这样的社群动物愿意自娱自乐,愿意搞活动,但是你要他更深层次的参与社区,议事协商,可能就不是他们的兴趣点所以现在社区骨干中此类人数量最多,还是挺不错的,可以激发社区活跃,但要让他们参与解决深层次的社区治理难题,还是靠不住的。

第三,要挖掘有合理动机的人

为什么称之为合理动机?就是这种动机无可厚非,我们要分析什么是合理动机,激发这些动机,就能把他们动员出来。比如,针对一个年轻人,大家跟他一个年轻人,参加社区这么LOW的活动,为什么?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说服这个年轻人,就要找出他参加的合理动机,让他自己能够说服自己,才能有参与的意愿

当然有些人是为钱而来的,志愿者补贴,包括时间银行,都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设计的。你让我不拿报酬参加,没问题我付出了人力物力,总不能让我亏本做公益吧这是大多数人的必然想法。当然有一些极端的就是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所以为钱而来。钱的激励并不是合理动机,因为不具社区属性,那么,如何激发其他的合理动机呢?

其他合理的动机有很多,别人的认可,才能展示,社会地位,尊荣感,存在感等等,都是很好的动机

比如社区规划师就是个好项目,你有规划设计才能,你在社区里参与设计了一个小空间,你到这里坐一坐,也挺自豪,每天跟邻居碰到,也是个自豪的话题,对孩子来讲也可以说,这是爸爸的作品。这就满足了才能展示、社会尊重的需求。

还有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有些年轻人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地方刷存在感的其实,分析一下沪上年轻的业委会主任,绝大多数并非特别精英,基本上都是普通岗位上的,或者是新社会阶层自由职业者等等。为什么这么烦的岗位一些年青人愿意参与,就是因为这种社会角色能够带给他存在感,给他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尊荣感。

今天我最想讲的,也是当下最最欠缺的,或者说要大力激发是成长动机,要把社区当成激发成长动机的舞台

大家习惯了把社区看作索取对象很少把社区看成资源平台。社区服务,就是要求社区机构为你提供服务,我被动地接受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皆然。事实上,社区可以成为成长舞台。

社区是个复杂概念,一直把社区当成资源池。社区比较丰富,里面什么都有,政府、市场、社会,涵盖了所有领域。社会组织,文化活动,学校各种业态都能遇到因此,如果在社区中做事,资源的广度和丰富度是极强的。

社区是绝佳的锻炼和成长舞台,如果你要想在社区里锻炼能力,挑战会特别多,机会特别多,空间就会特别大项目策划能力,社区营销能力,和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公关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如果推一个项目,要向群众各种呼吁,影响他们,然后要和各个组织协作,然后要筹款,和社区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和企业协作,社区真是一个好舞台,甚至可以说是创业平台,社会创业的平台

社区就这样的学校,那些人最适合入学,当然是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成长动机最强。高中生有志愿服务学分的要求,社区是最好的项目实践地,学生数量多,只有社区能承受。大学生学的知识有没有用,可以在社区里实践。还有一些年轻人的创意项目,可以在社区里挥洒

社区还是一个容错性很强的开放平台。社区包容性特别强,你做一个事情,哪怕做得不太好,比如设计了一个公共椅子,可能你自己觉得丑,但是影响也不大,因为你是公益的,大家都比较包容。

社区是一个可以失败的学校,你的项目即使失败,影响也不社会动员项目即使失败了,无非就是少来几个人,搞一个议事,议不成也没关系,还有下一次,这就是社区治理的长期性。问题都不大,对于社会影响都不大。

与其去或者说碰运气去找那些天然的利他主义者,去挖那些天然的社群动物还不如大家的合理动机激发出来,激发的重点是年轻人的成长动机

推出一个项目,让年轻人自己策划,自己执行项目,自运动,动员,行动,让他们的创意得到。今天,很多特色创意的社区项目,有一些众筹共享的创新项目,可持续的创新项目,背后都是年轻人的创意

社区不是LOW的代名词,如我们的项目有新意,层次高到一定程度,就能吸引更多的青年积极行动者,这个社区的活力整体上慢慢体现出来。

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合理动机激发的项目将成为一线社区工作者重要工作,这方面有突破之后,开头提出的那个难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话题:



0

推荐

闫加伟

闫加伟

8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社邻家创始人,社区治理躬身入局者,19年公务员生涯,曾任上海某区文化局长;1年央企上海公司董事长;3年社会企业创业,善用跨界思维观察社会创新。长期从事自组织、志愿服务、公共文化、社会创新事业,指导数百家公益组织的成长发展。著有《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磨合的空间——政府市场社会融合发展模式》、《社区治理方法论——社会创新者说》;主编《社区治理方法论——88个案例告诉你》,参与主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精选案例汇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