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何去何从?是为了挣钱还是吃菜,是资本思维还是治理逻辑?

这两天社区团购很火,《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互联网巨头们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有自媒体马上凑热点推出《驳人民日报社论:社区团购“无科技”和“不道德”论可以休矣》,当下,各方争议挺大,观点不一。
社区团购这个事,有社区生活就有了,并是极具社区性的话...
这两天社区团购很火,《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互联网巨头们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有自媒体马上凑热点推出《驳人民日报社论:社区团购“无科技”和“不道德”论可以休矣》,当下,各方争议挺大,观点不一。
社区团购这个事,有社区生活就有了,并是极具社区性的话...
这两年,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在社区发展最快?什么最有用?什么样的应该做什么事?
昨天参加交大“长三角一体化与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讨会”,我就社区社会组织做了发言。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活力之源,一个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越多,越有活力,这是一个定理。
社区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是“边缘性存在”,但又是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性所在”,所以,一定要研究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有很多很多分类,根据功能分,根据组织...
社区“灰”空间治理的现实问题和内在逻辑
上周和一个30强地产企业聊,他们开发的楼盘有公共空间,物业在管,这些空间都是居民共有产权,称之为“社区配套”的空间。
该企业把此类空间称为“灰空间”,这些空间的产权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称之为“灰”。
他们想用好这些空间,但到底怎么进入、什么项目可以进入、怎么运营、能否挣钱等都市问题。
当然,企业希望它能盈利,哪怕微利也可以。但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词“高质量发展阶段”,描述是: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社区治理将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个亮点、有了新目标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这个新目标——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纵观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大提出的是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充分地诠释了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果说要讲一个社工理论”叙事理论”,大家有没有兴趣?
这个理论离我们的实践有点遥远,但是,这个词却不陌生,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在发言中都会讲到“叙事”,讲到故事,世界的碎片化;艺术领域里,导演、编剧、艺术家……也会经常谈到“叙事”;福柯讲,语言是权力的工具,他提出了“话语霸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权力。
社会治理领域也会讨论宏大叙事还是日拱一卒,追求一个大的理念引领还是追求一件一件小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社区路径
近来参加了很多“人民城市”相关主题论坛,感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氛围正在各个城市形成。
中央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各个城市都在解读,各个市区县也在解读。“人民城市”的定位越来越具体,从一个大理念变成一个小理念,上海提出了“五个人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
近来“破圈”一词挺热,物业公司也在“破圈”!
上周参加了长宁仙霞的“党建引领业主自治”论坛,有一个长宁区的物业公司近两年已经成立了四家社会组织,做加装电梯、社区服务、养老等事。
物业公司频频“破圈”,他们要干嘛?
有的物业公司成立“友邻基金”,是社区基金会的雏形,有的直接成立社区基金会,有的把自己的物业办公室空间变成居民共享的客厅,颜值很高。看来,物业公司一直...
不知道为何,“内卷化”这个词近期又热了。
《新周刊》的封新城转了一个《你知道什么叫内卷吗?》的博文,讲到了内卷化的四个悲催现象:内卷是无意义的精益求精,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内卷是向内演化的雕虫小技,内卷是固化社会形态中的一点花样。
后面的感慨特别触动我: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耗尽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而陷入内卷的人还乐在其中,不觉得那是悲哀。
内卷告诉我们,精细、复杂、讲究不...
三年前,我和一个互联网加梯企业聊,他说,上海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市场很大,总量有130多亿,哪怕拿到5%,体量已经够大了。所以,他们企业特别重视,投入也很大,做小程序、招销售队伍、和社区谈判,做了很多事。
前两天收到他们的项目书,有最新进展,项目越来越完善。我专门看了一下他们做了多少成功案例,结论是三年加装了两部电梯。
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加装电梯这件事,硬件已经绝对不成问题,技术也不成问题,互联网...
今年,社区民主协商是社区治理的热点,很多地方开始对一项传统项目“小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提出新的要求,又开始大力倡导“小三会”,比如浦东新区特别重视“三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并在社区试点建立“三会实训室”。
“三会”是不是传统套路?
“小三会”的历史可谓悠久,在上世纪末,当时上海的原卢湾区,下面一些街道开始自发的探索“小三会”了。
2002年,卢湾区开始大力总结推进这项工作,...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社区治理已经从“有管理、无治理”升级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以往,讲到社区治理其实都是社区管理,由行政力量推动,经费来自于体制,资源、参与也来自于体制内部。
当下,这种情况普遍得到改观,大家谈到社区都有了非常强烈的社区治理思维,希望吸引更多居民、社区单位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多方参与”成了一线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理念和工作习惯。
总体上,社区已经从“有管理、无治理”发展到了“有治理...
我接触了大量的创业公司、社会组织,来跟我谈,找我请教,一年要听几十个、上百个各种各样的项目。
谈的人激情澎湃,理想满满,但很多是谈了一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再见面时谈到那个项目,大多是做不下去了。
这种现象我遇到太多了,就成了一个普遍问题,一个现象了!
很多项目想得挺好,初心挺好,解决了社区服务、需求的痛点问题...
近来和一些有思想的社区治理的探索者、观察者,包括一线社区工作者、领导和学者,有一个深度共识:
当前的社区治理创新不再是理念问题,不再是制度安排问题,甚至不是资源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对于社区治理都很重视,社会治理的资源和重心向基层下移;
也不是制度安排问题,因为各级各类顶层设计上看,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颇为完善,并且科学,可以说各类机制创设、配套制度创新推出,你追我赶,各地为了...
民主协商是今年社区治理的热点,很多地方都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比如,浦东新区在基层推进“三会”实训室,长宁区也在推进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化。
民主协商的实践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这几期我一直在探讨的,就是:社区民主协商早已不仅是一个理念,不再是上层建筑方面讨论的话题了,已经成为一个很热的实践话题,成为一项技术,是一线社区工作者应该提升的核心能力。
社区民主协商,各方面都在推动,已经引入或者创新出...
大家都知道,社区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所以,社区治理的机构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这些机构是社区内容的生产者、营造者,是很多项目创新者、故事的叙述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者、推动者、参与者。
社区治理的机构类型多样,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今天试图把所有的这些社区治理机构做一个梳理,根据它们的专业性、服务范围、项目成效、影响力以及在整个社区治理生态体系之中的位置等等,分成五大类13级:
第一类是自发型。分成...
社区治理有三个导向:一是行政导向,一是问题导向,一是发展导向。
行政导向就不说了,上级下派社区行政任务,肯定要完成的。
问题导向就是社区有什么问题就解决问题。
今天重点讨论一下发展导向,社区共同体如何营造,怎样提高居民参与率,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体系到底如何构建,这些都是当下社区治理紧重要的拓展方向。
今天,如果要问社区营造、社区发展现在缺什么?
我认为缺内容,也缺运营,更...
上周看到一个解决电瓶车充电引发火灾难题的案例:有的社区没有专门充电桩,居民就把电瓶车通过电梯运到家门口充电,引发自燃,整幢楼失火。因此,很多社区禁止电瓶车运到楼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区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有个技术就用在了这方面,在电梯里装上一个电子仪器,只要有电瓶车推进去,它就报警,你再按几楼,电梯也不工作。
这个案例中,使用一项技术,就彻底解决子电瓶车进楼梯问题。
当下,社区里有很多...
那么多“特色小镇”,如果不打好“社区营造”这一仗,迟早黄的黄,撤的撤!
这最后一张船票,你买到了吗?
上周看了一个推文,章子姨写的《讲个笑话,我要做个小镇》,文章主要说的是特色小镇挂羊头卖狗肉,背景是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特色小镇的“红黑榜”,发改委说“有些项目套用小镇概念,虚假宣传,挂羊头卖狗肉。”
第一个被点名的是海口的“太禾小镇”,这个小镇本来说的是要建一个集花卉产业园区、南洋花镇...
后疫情社区治理创新的5个“新”——社区已经处于深度治理下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疫情划了一个华丽的分界线,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前后的分别,社区治理也是如此,一些新现象、新需求、问题出现了,而社区治理也要为之而变,有五个“新”值得探索:
第一个就是新资源
这次疫情到底留下了哪些东西?这里面有很多新资源是宝贝的资源,值得梳理。我们第一次有了这么精准的数据,一家家上门,敲不开的门都敲开了;
还有一些新群体...
上周参观了一个点,该社区是该城市先进中的先进、典型中的典型。傍晚7:30时到的,天气还没暗下来,该社区的书记一直等,是一个特别朴实、特别务实、特别肯干的一个社区书记,抗疫紧张期间连续睡在单位,涝灾时也是一直值班处理险情在一线。
这个书记带着我参观并讲解,墙上的展览展示极为充分,用一句话形容——“不给墙面呼吸的机会!”连消防拴外面门上都贴满了消防知识。
其中,所有的墙上展览展示最突出的元素就是党建...